水圳綠道

首頁

>

>

歷史背景

歷史背景

興建水圳綠道(嘉南大圳)以前,嘉南平原為一個面積廣大,但土地缺水、含鹽量高之土地,於當時不適合進行耕種。日治時期因應糧食增加需求,總督府擬定「官佃溪埤圳計畫」,計畫在曾文溪上游官佃溪築壩,灌溉嘉南平原約十萬甲的土地;後再擬定「濁水溪直接引水計畫」,引用濁水溪水源灌溉雲林平原約五萬甲土地,兩計畫內容即為嘉南大圳主體,合計灌溉約十五萬甲土地。1919年「公共埤圳官佃溪埤圳組合」成立,由八田與一技師負責設計及工程事宜。1920年嘉南大圳開始興建,至1930年才全部完工通水,迄今已有百年歷史,故亦稱之百年大圳。大圳通水啟用後,嘉南平原從此沃野千里,對台灣農業發展貢獻極大,灌溉15萬公頃的農田,大幅增加嘉南平原優質水田30倍,稻米產量增加4倍。目前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已由臺南市(前台南縣)政府經府文資第0980238254A號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3條公告登錄為文化景觀。